總網頁瀏覽量

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

著作並稱

十三經:易經、書經、詩經、周禮、儀禮、禮記、左氏傳、公羊傳、穀梁傳、論語、孝經、爾雅、孟子

三禮:周禮 儀禮 禮記

三傳:左氏傳 公羊傳 穀梁傳

四書:論語 孟子 大學 中庸

漢之五經:詩 春秋

唐之五經:毛詩 尚書 周易 禮記 春秋左氏傳

四史:史記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

四大韻文:漢賦 唐詩 宋詞 元曲

六大才書:莊子 離騷 史記 杜詩 水滸傳 西廂記

三本說話經典:左傳 戰國策 世說新語

抒情文傑作:[忠]出師表-諸葛亮  [孝]陳情表-李密 [慈]祭十二郎文-韓愈

哀祭文三絕:祭十二郎文-韓愈 瀧岡阡表-歐陽修 祭妹文-袁枚

北朝三大散文傑作:水經注-酈道元 洛陽伽藍記-楊衒之 顏氏家訓-顏之推

三通:通典(唐-杜佑) 通志(宋-鄭樵)文獻通考(元-馬端臨)

明朝五大傳奇: 荊(荊釵記)、劉(白兔記)、拜(拜月亭)、殺(殺狗記)、琶記

小說界四大奇書:水滸傳(施耐庵)(盜)、三國演義(羅貫中)(奸)、西遊記(吳承恩)(邪)、金瓶梅(笑笑生)(淫)(明末清初 李漁)

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

奏議類文體比較表格

奏議類文章比較


奏議類文體

奏議類文體

  • 定義:文體名,系古代臣屬向君王諫政論事、進呈公文的總稱,為今應用文的上行公文。
  • 名稱:異稱:奏疏、奏書、奏對、奏啟、奏狀。
                文體名:包括 書、上書、章、表、奏、議、疏﹝「逐條陳說」,向君王陳述意見﹞、對策、封事﹝密封的機密奏章﹞、彈事﹝彈劾官吏的奏章﹞、劄(音同「扎」)子、奏摺、摺子。
  • 流變:劉勰《文心雕龍》:「從戰國,人臣用文字向君王報告,都叫『上書』。秦始皇時定下心制度,把『上書』改稱『奏』。朝又把『奏』分成四種:章(答謝君恩)、奏(進言彈劾)、表(陳述衷情)、議(表示異議)」。「自以來,或又稱『疏』」。
  • 書:古代以「書」為篇名的文章,包含兩種:
  1. 上書、奏書:臣下向君王進言陳詞,如:樂毅《報燕惠王書》、李斯《諫逐客書》。
  2. 書牘、書簡,親戚朋友間的信件。如: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。

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

辭賦

辭賦簡介

  • 發源:源於《詩經》,興於《楚辭》,盛於 兩
  • 名稱:
  1. 《楚辭》中洋溢著來自楚國的浪漫想像與鋪張排比、問答抒情的韻文風格,被尊為「辭賦體」的始祖。
  2. 最早以「賦」為篇名的,是荀子簡潔有韻的《賦》篇,描述「禮」「知」「雲」「蠶」「箴」﹝即「針」﹞等,採用問答方式,韻散相間。
  • 特色:
  1. 為半詩半文的韻文體裁,可誦而不可歌。
  2. 內容多為假設虛構之詞,重在託物以諷喻。
  3. 形式上常常呈現主客問答的情境,鋪陳排比的結構。
超連結
楚辭 
詩經、楚辭比較
集體創作之文學作品